我从大四开始就跟着老师们去做招生咨询,说说我遇到的一些情况 世界微速讯

说到底,高考的咨询,是学校学生工作处、招生办公室之类机构的本职工作,相关情况比较了解。相反地,让教授导师去跟高三学生和家长聊,还真未必聊得清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从大四开始就跟着老师们去做招生咨询。不同院系的学工处各负责一个省市,参加当地组织的招生咨询会,比如在北工大,各校就跟街边摆摊一样,在校园主干道两边,一校一摊,然后学生和家长看各校的宣传册,当场咨询学校和专业。北交大今天结束,明天可能就要赶去清华北大了。另外有些中学也在校内组织,我们也会过去。

有的院系负责的是一个省,那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会选择往年报考录取比较多的地区和学校跑一跑,答疑咨询,推荐表发一发。像我当年高考的时候,看着好些同学都拿到某些大学的推荐表,而我要报考的这所,大概往年报考的人少吧,一直就没见有送推荐表来。

你说的“高考专业、研究前景、就业情况”,应该这些都是各校的宣传材料重点介绍的内容,但是众所周知,“就业情况”这种数据,水分很大,毕业当工程师或者当外卖员,都算就业,想靠数据的量化来做选择做判断,其实不太靠谱。

咨询肯定是要有一定经验的。所以我虽然相信现在那么多咨询机构,无论怎么天花乱坠,都不会太靠谱;但是相比第一年高考的学生和家长,他们的优势在于搞了多年,肯定还是积累了一些数据的。只要找他们咨询的人越多,积累的数据越多,他们给的咨询可靠性多少还是会有些提高的。只是愿意花钱咨询的人,再怎么应该也不会太多?那么他们所获得的这些数据,是能真实反映一些情况呢,还是只能作为忽悠话术的一部分,用来增加顾客的信任度?我不了解,就不说了。

就我参加咨询的情况来说,比如我中文系,就遇到很多家长,根本不愿意听关于中文系的介绍,而是说“我就是中文系的,所以我不想让孩子学中文”。一个大学,要花大价钱买设备仪器建实验室的理科专业可能没法有,但是买几本小说招几个老师,中文系是很容易建起来的。所以即便是名字里叫“理工大学”的,一般其实也都有中文系。那么多学校都有,自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从一个师资力量不强,学校牌子也不够硬的中文系出来,竞争力一般来说肯定都不如人家名牌大学的百年老店。混不好,大概很多人就觉得当年如果不是读中文系,自己会混得更好吧。

我的大学四年,学了点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混过去没好好学。但是我就记得中文系刻在心里的四个字:人文情怀

总之呢,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层次的学校里,竞争力是不一样的,或者更直观地说,就业情况是不一样的。好学校保研率还高,不想毕业便就业,保研也是一条路。差一点的学校,这种选择的余地就不大了。

咨询的其他一些情况呢,我还能想到啥就说一点吧。希望能给即将面临填报志愿选择的学生与家长一点参考。

比如当年我校物理系新增了一个“声学”专业,很多学生和家长就咨询这是干嘛的出来有什么用。我们老师就很通俗地介绍了,比如管道有裂痕,其实是可以用声波探测的,然后还是把话题绕回到我校物理系的传统优势上来。

有人问气象这个专业是不是比较冷僻,出路怎样,我们会说全国气象会议,出席的一半都是我们校友。

有人担心北京小孩到外地不适应,我们会说学校有很多北京学生,有些已经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了。

有人担心出了北京没有人脉,我们会说毕业以后还是可以回北京,而且北京也有我们很强大的校友会。

总之有些内容,连本校的人也未必知道,外头那些号称专业的咨询机构,拿着历年的分数和填报数据来分析,肯定分析不出来。

所以填报志愿,还是多找熟悉情况的人打听。如果没有,分数出来之后,分数段里能选的其实也就几所学校,就看百度百科里这几所学校和具体专业的情况。再就是看看这些学校有没有贴吧,看看贴吧里是不是有学生吐槽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买家差评是值得关注的。再就是看看知乎啥的可能已经有人提问过这个学校或者这个专业的问题,看看有没有人回复过。若没人问,自己也可以发问试试。

当然了,南方孩子到北方可能还要考虑习不习惯澡堂等生活问题。城市、学校、专业,这三者,每个人看重的都不一样,给出的建议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小马过河,最终还得看自己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