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有14万种病毒,人体七成免疫力和它有关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70%的免疫功能与肠道有关。不仅如此,肠道中还有超过14万种病毒和数千种细菌,时刻上演着激烈的“细菌病毒战”。


【资料图】

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旦失衡就会埋下健康隐患。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告诉你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教你做到“肠”健康。

受访专家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 魏艳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教授 盛吉芳

肠道里挤着14万种病毒

人类是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美国《细胞》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仅人类肠道中,就已鉴定出超过14万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是从未发现过的新型病毒。

“在大多数人眼中,病毒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魏艳玲表示,事实上,肠道内有些病毒能够“以毒攻毒”,有助人体健康。

例如,人类的肠道中存在着数以万亿计的噬菌体,就是一种会“捕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细菌的病毒,是肠道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日,美国科研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95名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数据发现,与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更加丰富多样。

不仅如此,百岁老人肠道的病毒序列中,大部分是以前未被描述过的序列,如与梭状芽孢杆菌相关的病毒等。

但有好就有坏,肠道病毒中诸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会通过粪-口、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引起脊髓灰质炎、结膜炎、心肌炎等疾病,损害身体健康。

微生物群失衡埋下隐患

除了病毒,肠道中还存在由几千种细菌构成的肠道菌群。科研人员发现,肠道病毒与细菌既对抗博弈又相互依存,双方都不一定能战胜对方。一旦它们之间的平衡打破,就可能会导致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

当我们肠胃中的有害菌大量繁殖,会使人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癌症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系统抗癌能力间存在因果关系。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

!

糖尿病

《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次级胆汁酸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升高,让患者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骨质疏松

2021年《当代骨质疏松报告》杂志刊发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肌肉减少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

认知下降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人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

!

抑郁

芬兰一份样本量为6000多人的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可能与抑郁症相关。

专家表示,判断肠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是排便情况。若排便规律、大便通畅,且性状没有异常改变,可基本判定肠道功能无异常。

益生菌能帮助维护肠道健康,益生元则能帮助生成益生菌,但无论哪种补剂,都不建议身体健康的人盲目服用。

健康人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如确实存在菌群紊乱问题,应视情况遵医嘱服用。

如何养好肠道微生物

作为人体和微生物交互作用的主要器官之一,健康的肠道需要保持微生物的多样性以维护体内微生态的平衡。做到以下4个方面,养好肠道微生物。

饮食上

膳食平衡多喝水

一日三餐要粗细搭配,常吃土豆、芋头、新鲜蔬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洋葱、豆类、大蒜、胡萝卜等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有利于肠道微生物平衡。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同时保证每天饮水不少于1.5升。

运动时

多做户外运动

诸多研究表明,运动促进了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在城市日托所的同龄人相比,在森林里、在泥土中、在植物和鲜花间玩耍的孩子, 肠道微生物群更丰富、更多样化,炎症更少。

心理上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和愉悦的心情能够相互促进,对身体健康有益无害。

生活上

注意“养肠”细节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生活环境要干净卫生,但也无需太过“洁癖”;尽可能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本期编辑:贾楠

等等,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关键词: